中考话题作文讲座(5)-爱游戏官网登录入口

更新于:2014-04-27 中考话题作文讲座

  5.立意出新。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既不是为考生审题立意提供统一的依据,更不是对考生作文主旨的确立进行所谓的限制。这就为考生的立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驰骋的天地。因此,话题作文立意换角度是多向的,写作时,可以充分展示思维发散能力,开掘丰富多彩的立意。

  既然话题作文为考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选材空间,这就便于立意的出新。出新就是要突破—般立意的平面,围绕话题从大处着想,进行多角度的立意;要按住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特点、风貌,展示时代的意义;还指要有独创性,善于开掘、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在某一点上有超过别人的认识,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要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和多积累,特别要关注当今社会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样作文时才能有创新意识,言他人所未言,发他人所未发,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从中考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中学生所表现的对社会热切的关注之情,写到了如西部大开发、下岗与转岗、环境污染、反腐败、抗击非典、神舟五号、伊拉克战争等。如果再配合恰当的文体,那么优美的作文就会应运而生。

  如2001年杭州市中考作文试题:“请你以‘关注生活’为内容范围,写一篇文章。”有些同学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写出“我关心下岗职工的生活”的文章,以下岗职工再就业为关心对象,把握住了当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时代气息浓烈,话题选择恰当;有的同学以“我关心那片残阳”为题,写了对晚景凄凉老人的关注,挖掘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表现了小作者可贵的社会责任感;有些考生从对gj大事的关注来挖掘主题,写了“我关心中国的足球事业”、“我关注北京申奥”、“迎接wto”等:这样,从“新”出发,去确立别人意想不到的主题,就会使你的文章达到“标新立异二月花”的理想境界。

  6、材料新颖

  考场作文是与他人竞争之作,超越他人是关键。而要胜人一筹,在选材上非新非奇非巧非深是难以奏效的。庸俗、陈旧、平淡是考场作文之大忌。有的同学一写老师,就是每天备课到深夜,病了还坚持为学生上课。再不就是有同学病了,老师背着上医院。挂号、取药都花老师的钱,还安慰学生要安心养病。又过了些时日,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师又来到学生家,给病愈的学生补课……一写妈妈,不是送雨伞,就是送我去医院,哪有这么多的雨天,这么多的病号啊?诸如此类,千篇一律,不但让人大伤胃口,还给人胡编乱造、不切实际的感觉。就像前几年的考场作文,一谈挫折与磨难,就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自己从小失去双亲,生活是多么地艰难。阅卷老师看头一篇这样的文章尚可,看的多了,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么多特殊的家庭。某些考生在作文中造假,已经昧着良心达到诅咒自己父母的地步了。这样的作文无论编造得情节多么离奇,结构多么巧妙,感想多么深刻,也获不了高分。而真正获取高分的必须是独辟蹊径、选材新颖的文章。近几年一些省市考话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为一些考生的自由选材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有些考生有意避开从众从俗的材料,选别人想写又不敢写的材料,抒别人想抒又不敢抒的感情来写。例如,2000年海南省中考作文题目《我眼中的 》。写人的同学横线上填老师同学、父母长辈等,记事的同学横线上填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见到的大小事。有一个同学却不落俗套,横线上大胆地填上“爱情”两字,题目变成了《我眼中的爱情》。乍一看,真是惊骇世俗,如半空中一声响雷,令阅卷老师为之一震,吸引着阅卷老师迫不及待地往下读正文。原来考生写的是小时候受《睡美人》、《白雪公主》等小人书的影响,认为真正的爱情属王子、公主所有,反映了童心童趣,长大以后,受影视剧的影响,对恋情开始向往,反映了对异性朦胧的好感。但是考生求新决不求险,为避免不同的阅卷老师在选材立意上的争议,接下来考生写了一对退休在家的老夫妇,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安度晚年的情景,懂得了爱情是一种恒久的和谐美,懂得了早恋的无知,懂得了对恋情的自制和对前途的憧憬。思想健康、情调高雅,在选材立意上理所当然获得了高分。

  7、语言精美

  以前评分重视内容,也就是内容分所占比重很大。近年来中考作文的命题和阅卷,出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了语言表达的分量,语言分有的占到了阅卷老师打分的一半。作文中生动简洁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手法,丰富合理的想象等多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运用,尤为阅卷老师所赏识。如:

  2000年湖北宜昌市的作文题目是“我在 学到了语文”有一考生横线上填的是“山林中”。且不说此考生在选材上胜人一筹,单从语言上就展示了此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

  “曾经无数次闷坐在令人窒息的卧室里,望着窗外吐着黑烟的烟囱,用枯燥的笔触描写婉转的鸟鸣,可我哪里知道,这里的天籁之音是决不能真切的哪怕是从名家的文章里体验到的。曾经无数次抒写潺潺的流水,用感伤心怀抒写凋零的红花,哪知山林中柔软的泥土里,总有这样一个声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曾经无数次为自由而歌,为幸福而颂,却从未如此细心的聆听自然:鸟雀归巢时,母亲喂雏鸟流露出的温馨;蚂蚁共同奋斗,搬运食物,表现出顽强与团结;树木草藤创造的盘根错节……“

  文章长句与短句相间,整句与散句互美,排比、对比、引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表现力,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水墨山水画。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图画美、人情美和意境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清爽怡人。阅卷老师能不判高分吗?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文采呢?下面就简单地介绍几种方法:

  (1)巧借引用。可借用、仿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歌词、流行语、歇后语等。

  a、巧用古诗,唤起美感的共鸣。

  古代诗句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语言优美,酣畅淋漓,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联想翩翩,在文章中可算是点睛之笔。2002年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以“靠”为话题,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一个考生在《爱的港湾》一文中是这样开篇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轻舟傍水依靠,听黄鹂鸣唱,看柳絮飞扬,俨然一幅恬淡的山水画,令人心旷神怡。“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商人旅客的性命,亦依托于伸入浅海的避风港。心也一样,有了依靠,才不会空虚;有了寄托,才不会孤寂。

  文章一开篇以两段诗文的名句唤起读者的共鸣,使人联想人与自然、社会的依靠,自然生物与景致的依靠。作者紧扣“靠”这一主题巧用古代诗句,自然引起下文,顺理成章地表达“爱的港湾”这一主题。亮点的凸现,加之全文构思精巧,阅卷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满分。一学生在《我爱你,菊花》文中写道:

  难怪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这首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深秋,百花凋零,惟有菊花,在霜天昂首怒放。我们家乡的菊花娇艳动人、流光溢彩,一丛丛、一束束把整个乡村打扮得花枝招展、生机盎然。秋菊在寒风中坚强不屈的精神使我非常地钦佩。

  作者在恬淡的文字中凸现出元稹的赞菊诗,让人感受到了家乡菊花独领秋韵的风采。

  b、运用警句名言,引起读者的深思。

  警句名言流播古代文化遗产,传递伟人的哲学理念,沟通读者高远的心灵,在文章中能凸现出精品的亮点。一考生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中巧用了名句,使笔底生花: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悠久的民族文化而著称于世,中华儿女在长期的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尤以精神文明更为斑斓耀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行为的精神支柱,多少代人前赴后继,为gj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历尽艰辛。“仁者不以盛衰变节,义者不以存亡易心”,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所在。

  这段文字中两句名句跳入读者眼帘,一下子激起读者心灵的浪花,使人想到民族的盛衰与自我的责任紧密相联。一学生在《飘落的秋叶》中是这样运用名句点明主题的:

  你飘落了,打着旋儿,缓缓地、悠悠地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是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示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严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护理新的生机。于是,叶儿更青翠,花儿更绚丽,果实更甜美。(《飘落的秋叶》)

  作者以名句热情讴歌秋叶无私奉献的精神,自然贴切,情调浓郁,让人在名句中感受到飘落的秋叶具有的无上崇高的品质和献身精神。

  (2)运用修辞,感受艺术的熏陶。

  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语、对偶等。

  作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把读者引入到一个美妙的境地,使读者通过联想、想像,达到身临其境的美妙境界。一学生在《十月,唱给祖国的恋歌》一文中运用了这样的排比修辞手法:

  我真正感受到脚下这片古老、神奇而结实的大地跳动的心声,那是祖国母亲的信仰、 憧憬、希望、追求、奋进、粗犷与豪放。祖国母亲是一支歌,歌唱团结,传播文明;祖国母亲是一座丰碑,镌刻过去,启迪未来;祖国母亲是一汪大海,浩瀚丰饶,坦荡宽广……(《十月,唱给祖国的恋歌》)

  作者以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畅抒赞颂祖国之情,把读者的视野吸引过来,让人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与时俱进和美好的未来,这样的文字怎能不使读者感受到艺术的真谛呢?形式和内容的和谐,文化和情感的交融,催人奋进。一学生在《猫》文中写道:

  猫长着一身茸茸的长毛,很有光泽,手摸起来光溜溜的,很有弹性。它的头很大,约占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基本上与身体一般粗细。一对灵活的小耳朵可以前后摆动,倾听一切细微的响声。它的眼睛很大,像一对亮晶晶的玻璃球,夜里所有的东西都休想从它的眼皮底下溜过。四只白色的小爪上长着锋利的指甲,平时缩进厚厚的肉垫里,跑起来又快又轻盈,像一团绒线在地上滚过。猫某些地方很像百兽之王一老虎,也很威风凛凛。

  这段文字两处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它的眼睛很大,像一对亮晶晶的玻璃球”,“跑起来又快又轻盈,像一团绒线在地上滚过”,通俗明白的比喻,使猫的灵性跃然纸上,令人喜爱。

  (3)来点幽默,以此突现个性。

  “吃饭乃人生第一大事。当我在下课铃响0.1秒之后,手捧我那刚买的新碗狂奔向目的地时,地上的一颗小石子不知是怪我踩疼了它的肉体,还是故意与我过不去,偏偏要不识时务地跑到我的脚下来,害得我在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时,与大地母亲接起吻来,直到嘴肿得老大,更可气的是,我那刚买的新碗不幸英年早逝。” (选自陕西中考满分文《生活是一种幸福》)

  这段文字巧妙运用“肉体”、“接吻”、“英年早逝”等新鲜词语,以幽默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生活场面。读之,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就是作文的亮点。

  (4)句式灵活。

  一个学生在《长岛落日》文中是这样写长岛落日景致的:

  落日的余晖将岛上的小山、渔舍笼罩上一层橙红色的光晕,好似一幅色彩浓郁的泼墨国画。海面上那层淡淡的云雾也悄悄退去,隐隐约约露出一带岛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只见一轮红日悬在云层之上,光彩四射,层层云海被染得鲜亮橙红,闪着金光,如同一团沸腾的火焰。天尽头,那水天交接处,海水在不安地动着,海面上霞彩流泻,波鳞闪闪。云海旁,露出一片清冷深沉的暮色。

  小作者运用了长句短句结合,运用大量地描写,精练地突出了海岛落日的景观,以诗句展示出一幅古朴深邃的画卷,闪烁出文化底蕴的亮点,使读者陶醉在海岛的暮色之中。

  长短句兼用,整散句并存,多用描写句,少用陈述句,以增强表达效果。

  此外,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词语,尽量避免使用重复词语,尽可能恰当地选用同义词。或者精心提炼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等等。

  当然,同学们一定要明确,有文采并不是说一定要词藻华丽,朴实的语言运用恰当,同样生动,同样也有文采。当然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下面就谈一谈情感类考场作文的写作。

  8、感情真挚

  根据中考的考试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考场作文,同学们一般能做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叙。不过,因其好写,便不假思索,写成千篇一律;因其好写,便滥调陈词,难求新颖之章。根据中考作文命题趋势来看,紧扣生活,突出对情感的感受和追求,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1999年、2000年全国的中考试卷中,这类以亲情、友情、师生情、家乡爱国情为重点的考题占到了20%,2001年占到了30%左右,2002、2003年也占30%以上。而在中考作文的考场上,能够写出 “真情实感”的实在不多,问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落入俗套,情感普通

  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作文也是这个道理。内容平平淡淡,都是“大路货”,就会缺少吸引力。如在以《关心》为话题的考场作文中,大部分同学写的是生病时,同学、老师或家长对自己的照顾;在《家里的故事》一文中,不少同学写的是洗衣、做饭等内容。这样千篇一律的题材自然难以写出感情,即使写出了感情,也难出新意。阅卷老师有腻味的感觉,评分当然就不会高了。这是中考作文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角度太大,情感空泛

  情感类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写出人物之间的情感,如果没有具体的事例是无法做到这点的。作文时,不少同学存在的问题就是切入角度太大。在一篇以“我与奥运”为话题的作文中,不少同学只是空喊口号,“关注奥运”,“热爱奥运”,却没有选取一些细小的事情来写开,那又怎能写出好文章来呢?在中考作文《谢谢您,老师》中,不少同学写到了自己与老师的交往,这样不是不行,问题是不少同学只是空泛地说老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要感谢老师、报答老师,对老师关心我们的一些具体事实却视而不见,这类文章就只能落入“基本符合题意,有中心,条理比较清楚”一档(三类卷)了。

  材料贪多,情感平淡

  人物的情感往往要通过言语、动作、肖像、心理等来进行表现,我们不对事件详细地记叙,不对人物进行入微地刻画,是无法写出人物的情感的。那种对材料贪多求全的写法,只会造成内容平淡、主旨分散。在写作中考作文《谢谢您,老师》时,有些同学既写老师对自己学习上、生活上的关心,又写思想上受到的教育,还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表面上看似乎内容充实,其实每一件事都只是浮光掠影,根本无法展示人物之间的情感。

  胡编乱造,矫揉造作

  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情感类话题作文在这方面的要求与一般作文有所区别,题目中一般都有“叙说真实故事”或“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一些同学不从生活中去仔细地思考,细心地回忆,选取最让自己感动的事情来展开,却随意胡编乱造,出现了内容虚假、矫情横生的局面。这类作文最让阅卷老师头痛,评分也往往偏低。如一位农村考生在《我的新发现》一文中说:八十岁的爷爷天天去健身房健身,七十岁的文盲奶奶,为了跟上时代兴致勃勃地去学外语,还能与外国人对话。这样的内容显然失实。

  看来,如何掌握技巧,突破情感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是一个应该引起同学们重视的问题。要让文章达到事事述亲历、句句诉衷肠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材料求独特,情感出新意

  真实的材料是写好情感类文章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真情的抒发首先应该建立在叙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亲人、朋友、老师等身上。当然,让我们印象深刻或感动的事也许很多,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辟蹊径,从众多的材料中把独特的内容写进自己的文章。如 写《家里的故事》时,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饭、洗衣这一类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写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恐怕也难以写出二类文章。倘若我们从下面这些方面下功夫的话,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学以《家庭“一把手”之争》为题,写的是妈妈不服爸爸这位家庭“一把手”,决定一显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种浓浓的家庭氛围,也有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醉酒的爸爸》讲述的是爸爸当上干部之后的变化,作者把这种变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来展现,既新颖又深刻。这样的文章,一般可以评为二类文,语言、结构较好的话,完全可以评为一类文。《家庭之战》、《家丑外扬》、《为笑苦恼》、《小弟出丑》、《妈妈比较笨》、《老师认错》等都是考场上涌现出来的佳作。

  角度求小巧,情感见真挚

  摄像时,角度选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选取的角度越小,则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细微之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我们所说的“于细微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角度为何还要“巧”呢?因为一个题材,可供立意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个角度都能写好文章,只有选取最能拨动读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让人心头一亮,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同学在《一碗面条》一文中,讲述的是妈妈生病时照样给我准备一碗面条的故事,作者透过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写出了一份感人的母爱;《一根红头绳》讲述的则是自己在家庭贫困时,老师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红头绳作为礼物的故事,作者通过小小的红头绳,写出了一份让人感动的师生之情。这些考场作文,选取的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角度小巧,于细微之处写出了真情。像《感动一瞬间》、《难忘那一声“谢谢”》、《一张纸条引出的故事》等文章都具有这一特点。

  情节求曲折,情感显动人

  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在情节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效果就会有了与众不同。一位同学在《那一刻我好幸福》一文中,写的是作者在中考前一天晚上,渴望在医院上晚班的妈妈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文章中说:“在这种关键时刻,我竟然无法得到父母的特殊关照,谁会想到,一个所谓的幸福之家还有着如此的不幸?”当考生无奈之时,妈妈回来了,而且回来了三次。第一回家取钥匙时,作者的“心凉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天雨回家取伞,当作者彻底失望时,不料,粗心的妈妈第三次出现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写得波澜曲折,真实感人,鲜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恨——爱的过程。这样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在中考作文中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情自心生,心诚则灵。同学们应该加大阅读量,拓展知识面,养成观察、感悟生活的习惯,正所谓“平时多积‘粮’,考试不慌张”。写作时才能激情荡于胸中,珠玑露于笔下。

  总结:以上总共讲了八点。第一、二、三、四点——审题、文体、标题、构思,是避免得低分的基本保证,第五、六、七、八点——立意、材料、语言、真情是力求高分应具备的条件。

  另外,大家务必要把自己的字写端正,留下一个整洁的卷面。卷面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水平相当的两篇作文,如果甲文卷面干净,书写整齐,而乙文满纸涂抹,书写潦草,那么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两者相差5—10分之多。我们可以这样说:卷面整洁是获取高分的又一重要因素,考生必须万分注意。平时写的一手好字,考场上就占了巨大优势。可想而知,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阅卷老师读到一篇“眉目清秀”的文章,不禁神情气爽,能不打高分吗?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获取中考作文的高分并不困难。只要在考场上冷静地分析自己的作文,动笔之前多几分思考,在立意健康的前提下,使文章的选材新颖,结构规范,表达丰富多彩,卷面整洁干净,不出大的意外,获取高分是极有可能的。

中考话题作文讲座(5)》阅读地址:http://www.91yuer.com/yuer/14233/

最新图文资讯:

发表评论